AI 玩具市场现状:热潮背后挑战重重,成功案例尚待出现

过去一年,AI 玩具创业赛道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。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的年轻人纷纷投身其中,试图抓住这波风口。在中关村的 AI 主题沙龙以及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,随处可见对 AI 玩具创业的关注和讨论。国内外科技展会上,与 AI 玩具相关的展位也吸引了大量观众。
AI 玩具市场现状:热潮背后挑战重重,成功案例尚待出现

AI 玩具市场现状:热潮背后挑战重重,成功案例尚待出现

众多大厂背景的创业者以及一线基金纷纷入局,试图打造有情感、有灵魂的 AI 玩具。然而,一年过去,真正能推向市场的产品却寥寥无几。一些已经推出的产品,如玩具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创业者推出的 AI 毛绒玩具,定价在四、五百元左右,主打聊天对话、讲故事等功能,但买家反馈并不理想。产品交互复杂、语音聊天 AI 味儿重、频频断网、响应迟顿等问题突出,导致退货率可能在 30% 以上。
华强北等技术方案商的涌现,堵住了许多 AI 创业者的路。华强北仅用百余元的成品价格,就迅速推出了具备 AI 对话功能的玩具,如一款蓝牙玩具产品,在添加了 AI 对话功能后销量重回巅峰。目前市面上的 AI 玩具,其实质多为毛绒玩具加语音盒子。例如奥飞娱乐的「AI 喜羊羊」、实丰文化的「AI 魔法星」以及 BubblePal 等产品,都是在毛绒玩具上挂一个内置联网 Wi-Fi 模组的挂件来实现 AI 对话。
从技术层面看,上市的 AI 玩具多是调用第三方语音识别或合成方案,再接入大模型。大模型的智慧、语音识别和合成等环节的优劣,决定了聊天助手的效果,而这些因素往往不掌握在 AI 玩具创业者自己手中。AI 时代的创业,开发者对最终效果的掌控度降低,AI 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研发难度。
玩具赛道原本被认为是 AI 落地的最快途径,但如今这一设想被打破。互联网人曾设想通过向用户收取模型调用费、订阅费等实现盈利,然而 DeepSeek 开源后,大模型价格和获取门槛不断下降,一些厂商甚至将 AI 助手调用免费化,使得这一商业模式难以为继。同时,硬件技术门槛也在快速降低,大量 AI 玩具技术集成方案商涌现,进一步压缩了创业者的利润空间。
AI 玩具市场仍处于早期的产品定义阶段。玩具的核心是好玩,科技含量是次要的。未来,依托大模型的交流能力,开辟「情感科技」新赛道或许更具潜力。一些 AI 毛绒玩具,如 Fuzozo 和 Ropet,将重心放在自研的情感模型和玩法上,提升陪伴和情感互动能力,这或许是一条更贴近玩具本质的道路。不过,能否持续围绕 IP 打造文化内容、升级玩法,形成品牌护城河,仍是 AI 玩具业务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版权声明:AI工具箱导航 发表于 2025-05-10 11:36:47。
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:AI 玩具市场现状:热潮背后挑战重重,成功案例尚待出现 | AI工具箱导航